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召开第八届中国国际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队座谈会

作者:赵怡 编辑:吴琼 发布时间:2022-01-22

为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和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双创”人才,实现更高质量的创业就业,在第八届中国国际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之际,为鼓励师生积极组队参赛,于1月21日上午,特邀创新创业学院王满四院长,肖杏烟副院长和杜晶晶老师召开大赛组队座谈会,会议以张新长院士项目及组队为讨论主题,学院各科研平台和团队代表老师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上,王满四院长主要介绍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背景、意义、主要赛道和参赛模式: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抓手,以学生为主体,转化优秀科研成果,培养具有创造思维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同时创造产学研一体化价值。我校去年报名参赛的项目多达3000多项,获得50余项的推荐参赛名额。“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类型包括“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互联网+”社会服务;大赛赛道和组别包括高教主赛道(含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含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和产业赛道(面向产业代表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大型企业征集命题,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方向,倡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针对此次大赛主题,张新长院士作了相关报告。报告展示了科研团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中积累的大量研究成果和经验,团队项目瞄准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需求,突破精准城镇空间信息感知与处理、多源数据动态融合分析、城市运行要素的知识转化,多源信息综合协同应用等关键技术(简称为“感、融、知、用”),为建成先进、适用、可靠的城镇管理全过程智能服务平台提供科学、高效的地理空间信息协同服务。团队项目已授权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发表SCI/EI论文98篇,出版专著5部,软件著作权21项,项目成果部分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提升了行业竞争能力,促进了行业人才培养。团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方针,部分成果已经在各省市相关单位推广,其中依托项目开发的软件已在全国近二十个城市得到应用。

在讨论交流环节,创新创业学院给出了针对本次大赛的重要参考意见,包括赛道选择、创新点和获奖关键点,张新长院士就各个关键信息给出了明确回应,让参会的各个团队代表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

座谈会还讨论了关于2020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参赛模式,针对项目运营和参赛亮点,创新创业学院和与会老师交流了指导意见,为项目组队和参赛打磨以及项目未来运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