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金沙集团3354cc、音乐舞蹈学院联合举办“新文科研究”探索交流会

作者:叶维强 编辑:吴琼 发布时间:2021-12-08

2021年12月7日下午,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与音乐舞蹈学院共同举办“新文科研究”探索交流会。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马凌副教授、李颉副教授、管理学院魏雷老师以及音乐舞蹈学院刘瑾教授、潘妍娜副教授、张艳老师分别作主旨报告。朱竑教授、章典教授为主旨报告做点评。金沙集团3354cc、音乐舞蹈学院师生共同参加了研讨会。校科研处张延平副处长受邀与会。

朱竑教授作开场发言

张延平副处长介绍我校文科领域近年来的发展

首先,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竑教授介绍了举办此次交流会的目的和意义,指出在国家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新文科研究开展的必要性。校科研处张延平副处长也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在文科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对“新文科”未来的发展表示大力支持。

首先,音乐舞蹈学院的三位老师做了分享。其中,刘瑾教授作了《空间构建与城市感知:粤乐的多城市传播现象研究》的报告,探讨了粤乐在传播过程中,在不同城市空间有不同的表现和互动方式;潘妍娜副教授作了《城市音乐研究的理论与问题》的报告,系统地介绍了城市音乐的发展与展望;张艳老师作了《广东新会文化生态中的琴人黄景星琴事述考》报告,以叙事的方式介绍了广东古代音乐家黄景星,为研究古代琴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朱竑教授评议指出,社会文化地理学与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结合可以扩展地理学研究范围的同时,也赋予了音乐舞蹈等艺术研究过程中更多的方法论,使艺术研究更加科学化。

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的三位老师也作了主题汇报。其中,马凌副教授作了《城市中的观念景观及其解读》的报告,以“珠江夜游”艺术展为例,从景观学的角度解读了艺术展在城市空间中的作用,并且探讨了人们参与艺术展过程中的行为与认知的变化;李颉副教授作了《人文地理学视角的音乐研究探索》报告,从宏观层面阐述了地理学与音乐舞蹈研究之间的关系,展示了地理信息技术在两者交叉融合研究过程中的作用;魏雷老师作了《摩梭非遗甲搓体的现代变迁》的报告,以实地的田野调查,实证研究了摩梭当地非遗项目甲搓体这种舞蹈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章典教授针对上述报告进行了评议,认为现阶段学科的发展更加趋于科学化和理论化,希望在未来“新文科”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更多的理论和方法。同时,章典教授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摩梭地区的非遗文化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未来可以有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章典教授对报告作出评议

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其中,朱竑教授认为琴舍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可以作为特定的空间进行系统的文化地理学研究;在研究不同地区的音乐时,应关注特殊群体,如加强对边缘群体与少数群体的研究;并且对“用音乐区分城市和乡村”的观点表达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性。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刘瑾教授也对在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表达了期望,并期待与师生在理论和方法论层面有更多更深入的交流。

让我们共同期待金沙集团3354cc与音乐舞蹈学院不断深化“新文科”领域的探索与合作,碰撞出多学科交叉的思想火花和研究灵感,为金沙集团3354cc“新文科”的发展做贡献。